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的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2023)重点专项“脊柱畸形精准诊疗体系构建及关键技术研究”中期汇报会日前在南京召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医院(上海长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四川大
稳步推进 各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
本次中期汇报会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旨在汇报各课题进展情况,检视阶段性成果,聚焦后续攻关方向。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仉建国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项目启动至今已满一年,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中期考核,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汇报和讨论为各子课题明确方向、解决问题,确保项目的高质量推进,为中期考核交出满意答卷。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仉建国教授
会议致辞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吴南教授
主持中期汇报会
会议上,各子课题单位分别就项目进展情况,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汇报。
子课题一
《脊柱畸形标准化评估及专病数据库建设》汇报
子课题二
《脊柱畸形筛查的新技术研究》汇报
子课题三
《脊柱畸形精准诊断及预后体系建立》汇报
子课题四
《脊柱畸形智能影像评估及术前规划新产品研发》汇报
子课题五
《脊柱畸形新型矫形和椎间融合系统的研发》汇报
子课题六
《新产品和系统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评价及验证》汇报
精准把脉 专家建言指明攻关方向
特邀专家对各课题进展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各子课题的后续攻关方向及关键节点给出了中肯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副主任王征教授特别指出,中期考核是对课题阶段性成果的全面检验,各子课题项目组要高度重视,严格对标考核指标,务求实效。
德康医疗深度参与项目落地执行
德康医疗参与的子课题四《脊柱畸形智能影像评估及术前规划新产品研发》目前已阶段性开发出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脊柱畸形多维度高清成像评估系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项,发明专利受理1项,完成脊柱畸形多维度影像评估系统初样2个;已实现多步骤X光椎体关键点检测技术;桌面客户端软件已正式投入使用,能够加载和显示2D、3D影像,同时针对2D影像,提供了可以调用的AI接口,用于进行正侧位关键点检测,并基于正侧位检测结果进行Lenke分型,最后导出结构化分析报告。
天穹骨科数据库
子课题五《脊柱畸形新型矫形和椎间融合系统的研发》中研发的钴铬钼胸腰后路内固定系统和插片式自稳定型腰椎融合器已完成申请国内发明专利、国际发明专利各4项,均已正式上市,并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湘雅三院等地完成多例临床应用。
病例入组 大规模脊柱畸形多中心研究迈入临床验证阶段
子课题六《新产品和系统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评价及验证》针对目前成人和儿童脊柱畸形治疗难题和需求,应用重点专项子课题五研发的钴铬钼胸腰后路内固定系统和插片式自稳定型腰椎融合器开展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完成临床验证。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建恒教授表示,子课题六正在有序推进包括钴铬钼胸腰后路内固定系统及插片式自稳定型腰椎融合器在内的新产品和系统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自3月中旬启动入组工作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团队已成功完成7例病例入组,多中心研究工作正稳步落实中。后续将结合重点专项研发的脊柱畸形新型筛查方法、精确疾病诊断及预后体系、智能影像评估及术前规划系统、新型矫形内固定及椎间融合系统,开展共计不少于1000例脊柱畸形前瞻性临床研究,以验证新产品/器械的可行性、精准性、效益性、安全性及有效性。